石化工業的龍頭台塑集團,在雞年的尾牙暮年會上宣佈集團總營收突破新台幣1兆4000億元,2006年更可望超過1兆5000億元,單是六輕廠區的產值就逼近兆元大關等等。同時工研院IEK也公佈統計去年台灣IC產業總產值為1兆1131億元,這包括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業者所共創的產值。石化工業的一個集團就超過整個IC產業的收益,難道石化工業的附加價值比IC工業大嗎?當然不是,否則石化工業就不會被歸為傳統產業了,因為石化工業的市場規模龐大,現在我們的食衣住行,都免不了對石化產品的依賴,所以它的產值當然可以不斷擴增,雖說是傳統,但也還在進步當中。
/news/2006/02/08/1624546680.jpg |
由此來看,整個IC產業還只能算是剛萌芽茁壯的一個經濟體而已,未來可發展的空間更是難以估計。然而業者也必須面對各種挑戰、突破許多難關,才能夠將IC工業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生命中的每一次悸動。過去,不論是石化工業或汽車工業,固然對我們生活的改善與便利有所幫助,但也產生許多種種令人詬病的副作用,例如對地球資源的大量破壞,還有產生整體環境的溫室效應等等。更嚴重的是,自私、冷漠與機械化的侵略性思維充滿在社會的各個階層,所謂的擴增或佔有都只是弱肉強食的結果,所謂的進步或改善都只是損人利己的封閉假相。
所以IC產業,或者廣泛的說整個電子工業(包括IT產業)必須記取過去的教訓,不能再重蹈覆轍,才能說是真正的另一波產業革命或資訊革命。至於如何來面對挑戰、突破難關呢?細節上有太多要去執行了,但最重要的是思想觀念的貫徹一致,也就是說業者應該秉持全球化的開放性思維來佈局,以地球為我們唯一的本土,以本土為我們唯一的地球,這是開創電子產業既能壯大發展,又能保全共享的最佳戰略。「以地球為我們唯一的本土」與「以本土為我們唯一的地球」必須合起來講,否則執行起來將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前者指的是開放性的共存共榮關係,後者指的是平等性的自尊尊人本質。
電子工業特別能夠體認「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的狀況,因為利用電子望遠鏡可以看到非常大的宇宙,利用電子顯微鏡則可以看到非常小的粒子,加上以電子訊號的資訊傳播,更能開擴心胸、透明天下。我們相信掌握這種開放性與平等性會是電子工業發展的契機,不僅將來的發展無可限量,回過頭來更可以幫助石化工業與汽車工業的良性循環。所以,電子工業只要照著本身的特質來發展就可以了,即使製造了奈米等級的元件,也要與千萬里外的事物來整合,這才是真正的系統觀哩。
從科學上的量測結果顯示,地球的直徑約12.76 x 106 公尺的寬度,而植物細胞的直徑約為12.76 x 10-6 公尺的寬度,這有如混沌般的碎形(Fractal)複製,實在是太神奇了,如果以植物細胞為我們寄居的所在,你能說地球非本土、本土非地球嗎?所以業者請以大自然為師吧,這樣方能「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創造電子產業的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