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科技的領域,一些響叮噹的大企業,包括Apple、Google、Facebook、Intel、IBM、HP、Cisco等,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發源於美國。然而,不要忘了,這些今日的科技巨人,都曾經是不起眼的新創公司(Startup),而他們能不斷地成長茁壯,除了自己的實力外,美國這塊土地提供的創業環境,也是功不可沒。

美國將創新育成的重要性拉升到總統歐巴馬的層級,那台灣呢? BigPic:500x275
美國將創新育成的重要性拉升到總統歐巴馬的層級,那台灣呢? BigPic:500x275

「創新」,如今已是企業競爭力的代名詞,而「新創公司」無疑是最具創新能量、也最沒有過去包袱的事業體。有句話說:「只有3、5個有心人聚在一起,就能把世界翻個兩翻。」在網路、開放設計的環境下,這件事已愈來愈可能發生。

現在,世界各國都開始重視對新創公司的育成與資助,而在全球創意溫床的美國,創新育成的重要性更是拉升到總統歐巴馬的層級,而且不只是說說,已提出整體的推行方針及執行計畫,即Startup America行動。

歐巴馬總統在其國情咨文中說:“企業家體現美國的承諾:如果你有一個好主意,願意努力工作並將其實現,你就有機會在這個國家成功。而在履行這一承諾中,企業家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擴大我們的經濟和創造就業機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推出「Startup America」“

為了落實自己的話,歐巴馬做出五大政策方針,分別是(1) 解放資金取得的瓶頸,以資助新創公司的成長;(2) 連結輔導專家來為創業家提供顧問指導;(3) 降低障礙並讓政府能為創業家工作;(4) 針對具革命性的科技,加速從實驗室到上市的創新實現;(5) 在包括醫療、潔淨能源和教育等領域,釋出更多的市場機會。

除了來自最上位領導者的支持,此一行動還衍生出來自民間企業、學界、投資單位的全美夥伴計畫 - Startup America Partnership,知名的企業夥伴包括Facebook、Intel、IBM、HP、Google、Cisco等等。

回來看看台灣,我們的中小企業數量龐大,是支撐台灣經濟活動的重要動能;在高科技領域,特別是電子產業,也不乏優秀的人才。但相較於美國,我們的中小企業光是求存都很困難,大都欠缺創新的企圖心,更惶論去思考、實現「跳躍式的創新」。

在政府端,不能說官員們沒在做事,也有一些育成的政策,但對有志創新的創業家來說,沒有多少人會想搭上政府的便車,多半還會覺得搭上了反而綁手綁腳的,難以發揮。更令人氣餒地是,沒有一個由執政者提出,帶領台灣迎向創新世代的願景,當然也就沒法有效整合行政資源,去支持新創事業的成長茁壯。

還好,來自民間的創新動能正在集結勃發,既然政府沒法依靠,只好靠自己了。

(作者為CTIMES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