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景气冲击,全球一片惨淡。但因台湾信息硬件产业发展已有时日,基础相对稳固。受金融海啸影响,在出货表现、营收与利润等部分,虽出现滑落现象,然整体而言,应无明显且立即的结构变化。也由于重新洗牌,产业体质应有机会改善。

事实上,台湾是个浅碟型的经济体系,厂商的创新能耐难与国际级大型企业相提并论。尽管台湾创新的要素禀赋不若欧美大国,但从开放性创新的角度来看,台湾仍有机会藉由建构创新资源有效率流动与链接的社会情境,来吸引并寻求互补性的外界资源,进行符合台湾厂商商业模式需求的创新,例如技术、人才、资金等。

整体而言,台湾未来产业发展应掌握下列方向:

1.维持既有硬件制造管理及全球运筹能力:由于台湾短期内在技术研发及市场拓展能力仍不如先进国家,为了避免中国大陆、印度等后起之秀的追赶,持续提升硬件制造生产管理及对全球运筹能力优化仍是不可或缺,进一步辅以逐渐成长的工业设计能力,使台湾厂商成为跨国品牌厂商之关键生产链伙伴。

2.在特定广大市场区域拥有品牌形象及能力:台湾厂商若要跳脱工业品牌的局限,从而迈入大众品牌,除了产品质量的确保、品牌形象的塑造外,掌握特定广大区域的消费市场才是关键。台湾以邻近中国大陆之便,在语言与文化上有相对优势,更应充分利用。加上现在许多新兴国家正循着中国大陆的模式快速崛起,台湾业者在中国大陆的操作可视为其他新兴市场的练兵场,加上若能与中国大陆庞大的用户进行互动回馈,将可加速产品与服务的改善速度。

3.开发或加入主导技术标准之产业联盟:从技术上,台湾厂商应尽力寻找产业蓝海定位,建立自有架构能力,成为技术标准领导者。即使短期内有其困难,也应尽最大力量(投资上与时间上)加入主导产业技术标准之产业联盟或产学研发体系,以交流分享最新技术信息,有助于整体产业的技术能力提升与扩散。

4. 「拉进来」-吸引国际研发活动的策略思考:在国家研发政策的思考角度下,欲补足台湾产业在区域市场之用户行为经验、区域之市场技术标准、软件与平台研发能力,可从自国际市场引进相关能力与往外寻找吸收相关能力思考。

5. 「走出去」-奠基于制造优势,前进关键市场的策略思考:过去台湾厂商掌握优越的IC设计与生产制造成本控制能力,成功塑造许多OEM/ODM业者,其中亦不乏如鸿海、华硕等国际级代工业者,不但在资通讯领域,亦在消费性电子渐有斩获。但在中国业者兴起下,挟低价与中国本土标准规格的优势,台湾影音娱乐产业若要突破后有中国业者的竞争、前有国际大厂门坎限制的困境,如何扶植现有IC设计业者、OEM/ODM业者,提升在应用软件、平台软件的研发能力,并发展区域市场用户行为的探索,应为思考的另一重点。

相关能力的提升,除了鼓励厂商投入研发、设立研发中心之外,在台湾缺乏本土市场规模、自有标准规格的前提下,整体国际产业价值链又持续朝中国或印度移动,台湾在研发策略上的思考应更可朝「走出去」的角度思考。除了中国以外,目前全球仍有许多包括印度在内的新兴市场具快速崛起的机会,Intel、Microsoft等跨国企业更先一步前进相关市场进行用户行为的研发活动,台湾业者向与Intel与Microsoft维持良好互动,若能鼓励台湾业者参与相关市场的研究活动,前进新兴市场设立信息型研发中心,进一步逐渐扩大到应用型研发中心,或是前进跨国企业在欧、美、日等地的科研型基地,同步设立科研型研发中心,甚至也可与相关海外研究机构或重点学术单位进行合作研发。

(本文作者为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资深产业顾问兼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