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一场座谈会,主要议题在探讨台湾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引言报告中提出一些重要的观点与看法,很有参考性,笔者也就个人所进行的一些研究提出部份观察如下。

/news/2007/11/16/1043548360.jpg

首先是全球环境的监测与评估有其必要性,政府应持续进行。尤其对于可能的产业典范移转,应有所掌握,期能早期因应。而分析总体环境变化,以下几个重要趋势对台湾将有深远影响,应审慎关注,包括:

(1)人口结构持续改变带来的冲击与商机:从全球人口变化分析中发现,虽然先进国家有少子化的趋势,但全球的人口仍持续地在成长,预计至2015年时,全球人口将到达72亿,此现象带来严峻的挑战,但也有很大的市场机会。其次是高龄社会的议题,这让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会中的工作结构、退休年龄或对第二波高龄的运用问题与新兴商机。

(2)全球化对国家与产业的影响: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整个经济活动的变化发现,传统国界对经济分割和遮蔽作用己逐渐弱化,也有愈来愈多的人才摆脱地域的限制,在世界各地迁徙移动。而在全球化风潮下,研发也开始迈向全球化,各先进国家为了抢夺新兴国家的高级人力,过去几年不断的在布局。这是个无法避免的趋势,也是必须严肃面对的课题。

(3)网络化的世界更是不容忽视的领域。Google市值(2300余亿美元)目前已经领先IBM(1500亿美元) & HP(1300亿美元),显示传统游戏规则已经逐渐失灵,我们应正视此一典范的移转,并有所因应。尤其21世纪的年轻人,几乎整个生活都是在网络当中,虚拟与真实的界线已经愈来愈模糊,未来网络世界将会变成一个主要的商品营销市场。

(4)跨领域技术融合的趋势正兴起:在技术的进展方面,我们发现很多的创新来源极少是来自单独的领域,需要跨领域的链接融合后才能发掘更多新的概念与应用。以信息电子产业为例,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运用未来的四网合一,透过其将智能管理扩散至食、衣、住、行、育、乐等领域,让人们更舒适,更安心。政府应建立跨领域的交流平台,让异业的交流结合更容易。

(5)环保也是未来重要的议题。欧盟于2005年通过耗能产品指令(Energy-using Products Directive;EuP),希望产品具有生态化、环境化的设计,同时考虑减少产品在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之各种环境冲击,以达到节能节源的目标,而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温室气体排放减量也会成为国际趋势,绿色及永续性产品将成为21世纪产业界争取国际市场的必然趋势。

其次是应针对全球趋势的变化,以及台湾的优劣势,确立台湾产业未来的定位与角色。不管2015年的台湾是想成为『全球资源整合者』或某些领域的『技术领导者』,还是『软件经济的创意者』,甚至成为全球『生活型态的先驱者』,都必须确立其愿景与定位,才能确认所需之核心资源与能力。就目前台湾产业现况而言,应可从『资源整合者』向『技术领导者』移动,并透过软件及设计技术之加值,逐渐向『软件经济创意者』迈进,在各项基础建设与环境配套更形完善时,有机会在2025年成为『生活形态先驱者』。

之后应根据所确立之2015年产业愿景与角色做结构调整的依据,如农、工(制造业)、服务业各自的角色扮演,并进行相关策略配套作为的设计。从大航海时代,第一波全球化后的大国崛起历程可以了解,当国家总发展目标确认后,策略资源应向目标集中,尤其是产业重点领域的『选择』与『集中』策略,更需配合总体目标调整,才能有效的将资源做聚焦,目标亦较容易达成。

最后,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产业创新情境的建立,这包括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创新系统的重建构等,才能提升企业的创新能耐。尤其政府应扮演『环境建设』,『法令松绑』,以及『观念开放』的火车头,并担任『产业团结』促成者之角色,才能有效导引产业的跃升。

…作者为资策会MIC资深产业顾问兼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