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標準進階到LTE後,整體技術朝「封包式傳輸、數據服務為主」的發展,不再是過去以「線路切換式傳輸、語音服務」為主的發展,以因應大幅成長的行動數據需求(智慧型手機上網)。
各國政府目前正在試行Super Wi-Fi,可能對LTE/4G造成威脅 |
手機上網需求量大增,基地台不勝負荷,營運商有增建基地台因應服務的壓力,但基地台建置成本太高,且過往的數據服務訂價過低,因此營運商一方面取消吃到飽或有條件吃到飽(月中就超過眾人平均用量,會明顯減速,例如減至128kbps),另一方面給基地台製造商壓力,要提供較過往平價的基地台。
Small Cell基地台迎戰Wi-Fi
為此有了Small Cell基地台,與過往傳統大覆蓋的Macro Cell基地台有所區別,而Small Cell泛指Micro Cell、Pico Cell等小於Macro Cell的層次外,也包含了過往只是為了強化家庭室內小覆蓋的Femto Cell基地台,另外也有業者提出所謂Metro Cell或Nano Cell,但大體還是以Micro/Pico/Femto為主。
Small Cell基地台強化小範圍的覆蓋,補足Macro Cell的死角或延伸Macro Cell,但Macro~Small Cell也遭遇到Wi-Fi Offload的挑戰,由於Wi-Fi路由器、存取點的建置成本低,營運商在人潮密集的地區佈建,可大幅紓緩上網需求,雖然Wi-Fi因基地台切換機制的因素,不適合高速移動使用,但固定或慢速移動仍受用。
為了更進一步因應Wi-Fi的挑戰,基地台業者推出更小的基地台,如Ericsson於9月推出只有手掌大小的基地台,另外3GPP陣營也正研擬LTE-Hi(Hotspot/indoor)標準,強化室內服務效果,原因是經過調查,80%的數據服務需求來自室內或建築密集的都市。
新威脅:Super Wi-Fi
LTE雖積極因應Wi-Fi的分蝕,但LTE又遭遇另一可能威脅,即Super Wi-Fi,Super Wi-Fi並非是Wi-Fi的強化延伸,而是在各國逐漸收起(收起的原因是技術落伍,頻譜資源利用率低,改由數位方式替換)傳統類比無線電視的服務後,該服務的頻段空出來,各國有意用空下來頻段來提供大覆蓋的免費上網服務,因而稱為Super Wi-Fi。
由於Super Wi-Fi所處位置相對低頻,最低至54MHz,與3G/LTE的700MHz相比低很多,低頻的好處是相同發送功率、相同接收靈敏度下,頻率愈低傳輸距離愈遠,且穿透性佳,一個Super Wi-Fi基地台架設起來,可以有4km、6km等的覆蓋,甚至有160km的紀錄。
各國政府目前正在試行Super Wi-Fi,但由於各國各區對傳統無線電視頻段的回收、使用不一,因此Super Wi-Fi開啟前必須先偵測或得知自身所處區域有哪些頻段可用,才能夠選擇性開啟運作頻段,避免干擾。
免費上網大勢所趨?
由於傳統無線電視多不向大眾收取觀看費用,而是從電視廣告上收費,因此Google、Microsoft等向政府建議比照過往,由免費收視改成免費上網,並從行動廣告或行動相關銷售中獲益,但此舉遭受Qualcomm、Verizon等業者反對,同時他們認為Super Wi-Fi會干擾未來更低頻的LTE運作。
很明顯兩造都在維護既有利益,或方便自身拓展業務,由於Qualcomm的研發與專利佈局都在3G/LTE領域,一旦改成Super Wi-Fi的新標準(IEEE 802.11af或IEEE 802.22)、新技術,其地位便會滑落,即便技術轉向也可能不再是主導者,落入跟隨者的可能性提高。
而Verizon(包含其他美國重量級電信營運商,如AT&T、T-Mobile、Sprint)等亦是倚仗行動費率而存的業者,一旦有免費的數據上網服務,其業務自然大收威脅,而相信各國的大型電信營運商也必然群起反對。
不過,如上世紀90年代,Internet剛起步時,資策會執行長果芸即曾預言,未來Internet上網費將跟燈光水電一樣普及低廉(當時僅HiNet、SeedNet,一個月千元以上費率)。
而過去比爾蓋茲的《擁抱未來》一書也預言,網路廣告會愈來愈精準,精準而有更高的廣告效益,業者願意為更精準、更有效的廣告支付更高的行銷費,因此未來不僅上網免費、看廣告免費,甚至看廣告的民眾是可以收到錢、賺到錢。
例如看汽車廣告一則付網友1元,但精準推播廣告的結果,只針對300名高潛在性買家(網友)推播,299人只看不買付出299元,但其中1人買了車,車商便淨賺萬把元。
當網路服務型態與商務進入一個更高的層次,或許設備商、營運商等能在既有設備與服務中,提供用戶更值得持續付費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