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二百年來,人類社會在科技發展上的進步,可以說是一日千里。大家可能很難想像才兩百年前,到了晚上只能點著煤油燈或蠟燭來做照明的日子,也無法體會只靠手寫文件來保存資料與傳遞書信的日子。然而兩百年的時光,放在地球的歷史而言,就像一瞬間的電光石火般,相當的微不足道。即使將來還有甚麼智能AI、Micro LED、5G通訊,也只是現階段趨勢下的產物,並不足為奇。
隨時關照人本的價值或需求(質),配合真心的研發或生產(文),不狂妄自大、不妄自菲薄,那麼就能夠文質彬彬、提升人文素養 |
至於人類文明活動的軌跡,比較起來時間就長了些,從石器時代到如今的工業4.0,連綿可達數萬年之久,這些軌跡可以說就是人文的表現。從原始人到使用石器、發明語言開始,都是一種科技的進步發展,然而石器可以助人也可以傷人,語言可以溝通也可以鬥爭,人們不停地發展科技來解決問題,也製造了新問題。
不過,無論是溝通也好、鬥爭也好,助人也罷、傷人也罷,都是一種人文,底子裡都是人們為了追求幸福快樂時的方法、手段。差別只在於文明程度的高低,有智慧、有文明的人,眼光看得遠,知道傷人即是傷己、利人即是利己;同樣的,破壞環境就是給自己找麻煩,追逐物欲只會麻痺心志。而愚昧、不文明的人,則是短視近利,總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科技再如何先進,也無法解決爭端。
所以,可以說科技就是人文的表徵,人文就是科技的底蘊。這兩百年來,由於科技快速發展,造成人們忘了其中人文的角色,只是盲目地追逐科技進步,殊不知這一瞬間的電光石火,一下子就會灰飛煙滅。2018年伊始,天災人禍頻傳,科學家更是預測太平洋火環地帶活動有加劇的現象,接連的火山噴發、板塊碰撞,這都是區區兩百年技術無法測知與面對的現象,以宜蘭外海的龜山島而言,升起之時不過七千年前,人類歷史都無從記載,又如何因應或改變呢?
然而,開始注重人文素質則永遠不會太遲,事情才有辦法彌補,因為這是一條文明進展大道、一條生命覺醒之路。也許大家會認為,在科技產業這條路上,如何競爭生存都是個問題,還奢談甚麼文明進展或生命覺醒呢?所謂注重人文素質實在是太唱高調了,不切實際吧?當然不是,有了人文關懷才會讓科技變得親切有味,才會讓自己與他人明明白白,到底做了什麼?又獲得了什麼?才能讓科技既遠大又實際的健全發展。
現階段,全球產業都在談如何轉型,因為不論是AI或物聯網,都會翻轉整個產業結構,在翻轉的過程中,當社會失去了平衡或業者提不出新的價值,就會產生許多的悲劇事件,甚至造成動亂不安的環境。如果業者或任何人能夠開始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就能真正的轉型、徹底地改觀,人文與科技的對決之後,將會為科技帶來三大新面貌,一是創新、二是市場、三是幸福。
最後,我們應該了解什麼是人文素養?如何提升人文素養?在論語雍也篇裡提到,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筆者認為,在產業上而言,隨時關照人本的價值或需求(質),配合真心的研發或生產(文),不狂妄自大、不妄自菲薄,那麼就能夠文質彬彬、提升人文素養,如此則科技幸甚、社會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