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台灣的人們多是在搖晃震盪中長大的,從襁褓時期在搖籃晃動中怡然自得,到成長時歷經無數次地震搖晃與颱風吹打之後,早就能夠坦然地面對各種天災地變、風吹草動。人為的波動或破壞也一樣,社會多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中,不斷地重整與改造。再縮小一點來看,執PC代工之牛耳的廣達電腦,日來受到該公司總經理王震華請兩個月長假後再辭職的震盪,引起了市場不小的波動,各種揣測謠言四起,如果平常心以對,會發現廣達很快就再走出一條路了。
王震華(如圖)離開廣達,也許就是台灣PC產業轉型的另ㄧ個契機。(Source:廣達網站) |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副董事長梁次震與總經理王震華號稱廣達的鐵三角,他們將廣達從無到有,到成為全球500大排名之內的企業,必然具有相當的革命情感。總經理王震華或許因為經營理念的不同而求去,但過去的成功搭擋仍無法抹滅,只能說是一種發展過程中必然的進化蛻變罷了,又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呢。孔子說:「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顯然每個階段都會有每個階段的Partner,外界固不必強求,當事人也應該釋懷。
至於廣達是否將會走向與鴻海合併之路?市場如此傳言,只能說是事出必有因,當兩相條件吻合互補之時,也就會水到渠成,其他人在旁邊敲鑼打鼓,只能說是市場上的短線操作,聽聽就可以了。不過在王震華剛離職,而由梁次震接替總經理的重整期間,王震華掀起的「主震」,接著還有一段「次震」要來做調整,廣達與鴻海的合併就不大可能在短期內實行,市場的說法自然也就不切實際,住在台灣的人們都應該有類似的經驗,一場大地震之後,主震接著會是餘震,要隔好一段時間,才會有另一次地震。難怪鴻海與廣達立即出面否認合併的傳言。
問題是不管廣達與鴻海雙方的意向如何?兩家企業真有必要合併成為一家超級代工集團嗎?這樣的發展恐怕又是一項大震盪了,而且影響層面會擴及全球與台灣的產業發展。市場上短期呈現的則是正面的看法,因為就在王振華辭職之後,投資人認為鴻海與廣達合併的最大阻力已消除,於是加碼使得廣達與鴻海的股價也都隨之走揚。然而就好像企業發展每個階段會有不同的partner一樣,代工事業也只是一個國家產業發展的階段性任務而已,不能切實轉型,必然會條件喪失、危機四伏;至於市場的短期利益根本不用多慮,以免受其牽絆而妨礙發展。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在一場座談會上表示,台灣企業首要命題是創新商業模式,而非兩岸開放。台灣以代工起家,久而久之在全球經濟上也就自我限定於此一角色,當利潤越來越低時,只能變本加厲地尋求低工資、低稅率的地方生產,也就錯過了創新商業模式的機會。由此來看,廣達與鴻海的合併只是另一個壓低成本、求生存的競爭,也許老闆的荷包沒有減少,還可能會增加,但犧牲的可是千萬人的成長機會,總體而言則是虧多賺少。所以廣達與鴻海合併成為所向無敵的代工集團並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對於其本身及台灣產業的發展是不良的自我設限。
總之,王震華丟下的產業震撼彈,是值得大家從另一面來省思的,而不是單純內部人事、權力或理念的問題而已。據了解王震華在給員工離職郵件中透露了自己離職的真實原因以及公司面臨的代工模式危機。其實這也是考驗林百里與梁次震重新思考創新商業模式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