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資訊產業市場調查機構,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在發表我國今年資訊硬體產業的預測時指出,國內許多資訊硬體產品都有「中年危機」的問題,尤其是在PC與其週邊應用的產品領域,在產品生命週期步入成熟期後,似乎有走向衰退的趨勢,目前積極外移的產業好像或多或少都有這種傾向,是危機還是轉機?
PC問世超過20年,國內高科技廠商在經過多年的打拼之後,為我國在全球市場樹立多項傲人的成績,不過這些全球第一的產品,在達到里程碑的同時,好像也都落入了市佔率高、成長空間有限與獲利困難的窘境,像是掃描器、網路卡、類比數據機、集線器與主機板等等,我國廠商在全球市占率動輒八、九成的產品,目前相關廠商就像是養老院的老人家,缺乏活力、希望,連迎接未來都是件不確定的事。
再看到個人,去年的一波景氣反轉又急又快,許多公司在開源困難的狀況下,只得以節流的方式-資遣員工以求生存,有許多高不成低不就的中階管理階層就成了被犧牲的對象,在年屆不惑才嘗到失業的厄運,除了令人感到不堪外,要再爬起來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而美國今年以來的兩件企業醜聞或許也是如此,WorldCom(世界通訊)與Anron(恩隆)因為會計做帳、浮報營收、誇大獲利數字的結果,最後以宣布破產倒閉收場,在事件發生之前,這兩家公司的各方面表現都堪稱是企業模範生,只是為什麼會以做帳作為經營手段,或許也是因為公司的發展已經出現了「中年危機」的症狀,企業以非正面的掩飾與逃避手段去面對,最後當然只有被市場所淘汰。
國內高科技產業在去年掀起的登「陸」熱,這個現象跟對岸市場的吸引力或低廉的生產成本,或許不是此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問題的癥結在於連年高度成長的國內資訊產業,也面臨到「中年危機」的問題,而且在十倍速的時代,這樣的問題好像發生的越來越早,應該如何面對?怎麼應變?然後把每一次中年危機轉化成下一次階梯式成長的起點。
「中年危機」如果是小至個人大至產業都必然會遇到的困境之一,筆者認為:誠實是上策。正視自身所處的環境與遭遇的狀況,才能找到個別最適解決方案。而已步入中年危機的國內資訊產業,在人才、生產、研發與業務的佈局全球或許是一條活路,但在產品或企業的經營上,將成長趨緩的高原期當成蓄積下一次成長動能的中繼站,才是永續發展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