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車需要高度的客製化能力,以符合特殊車輛的法規要求,而透過客製化設計,危急的生命財產不再只能懸在邊緣內建了控制平台與外攜式設備的緊急救援車輛,救災過程從此更即時化、透明化。
烈焰奔騰,熾熱火舌不斷往外竄出,沒多久遠處傳來警報聲響,消防車趕抵現場,數輛紅色車身圍住火災現場,消防員們身手矯健的各自展開救災工作,有的拉出消防水管接上消防栓,灌水滅火,旁邊的另一組人員則全神貫注的操作著手上的平板電腦,將現場狀況以影像感應器紀錄下來,透過車上的控制平台,將訊息傳回消防本部,此舉不但讓本部可即時掌握現場狀況,而且對事後的救災行動檢討,也極為有幫助。
圖1 : 透過手持式設備接收訊息,消防人員可了解現場資訊,讓救災案有效率也更安全。(source:City of Seminole) |
|
隨著現代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都市中的交通也越見繁忙,忙碌的交通加上民眾對公體制服務要求日深,讓緊急救援的複雜與難度較以往更高,在智慧運輸系統(ITS)領域中,緊急救援系統的重要性越來越高。
從整個架構來看,ITS與企業IT系統相同,可分為主機端與終端,主機端為控制中心,如各企業的車輛派遣、調度或公家機構的車流量、號誌訊號等控制中心,這些主機端與基礎架構在整個ITS市場中,其出貨總值最高,約佔整體ITS市場的80%左右。
另一部份則是終端,終端主要為行車電腦之類的車載裝置,出貨總值只佔市場20%,不過出貨量雖低,卻是系統價值高低的重要取決,如果終端數量越多,不但中央控制系統的附加價值就越高,整體系統的平均成本也會降低。
日漸重要的緊急救援系統
在ITS系統中,車載設備的主要用途為車隊管理,最早期的車隊管理技術,是透過車上配置的無線電與管理中心對話,進行車輛派遣,隨著IT技術不斷進步,GPS、4G、DVR、RFID,乃至於近年來崛起的AI,都被整合到車機中,不但使得行車派遣更有效率,運送的貨物狀況也可進行即時遠距監控,讓企業以有限的人力資源,輕鬆進行車隊管理。
車隊管理過去多著重在車輛派遣,利用無線電設備與管理中心通話,提升車輛使用效率,這幾年IT技術快速發展,一再延伸應用領域,納入多樣IT技術的車載系統,除加強原有派車功能外,安全監控與載物管理也是車隊管理系統功能之一。
車隊管理多為民間企業所使用,公家機關主要則是特殊車輛派遣,例如救護車或消防車,這類系統在ITS中屬於危機處理及緊急救援系統(EMS),EMS包括的技術有自動車輛定位系統、最佳路線導引、地理資訊系統、公路路況廣播、事件自動偵測等,這些技術其實都已經逐漸成熟。
圖2 : 緊急救災車輛必須透過穩定的通訊系統與後端中心密切聯繫,以隨時掌握救災狀況。(source:3BL Media) |
|
不過,一來ITS各項技術幾乎是一起發展,難免會無法同步,二來先進國家的原有救援系統已經成形,例如車輛故障時,各汽車維修場都會有緊急道路救援;發生車禍時,救護救援單位也總能在短時間到達,因此未受應有重視,不過,隨著一般民眾對生命價值的日漸重視,EMS也越來越重要。
由於中央控制系統主要為軟體設計,硬體與一般商用PC相同,而車載端則是軟硬體都須客製化,在EMS方面 ,一般是以車載端設備為主,以消防車為例,一般會有車載設備平台、人機介面、手持式設備三種裝置,前兩者式架設在駕駛座前方,用來作為最佳路徑規劃、方向定位與資訊傳遞,手持式裝置則透過特殊設計將設備固定在單手上以利於操作。
這三種設備的功能不同,在系統運作時各司其職,消防車在趕赴現場途中,車載設備平台負責進行資料運算處理,再將結果顯示在人機介面,並透過內建的衛星定位系統與長距離無線傳輸技術,將車輛位置與相關訊息傳回中控中心,到了現場,救難人員將手持式設備攜下車,利用內建的感測器可擷取現場環境狀況,再與車載設備平台鏈結,將現場狀況傳回中控中心。
就效能面來看,這三套設備較一般IT產品並無突出之處,多數產品也可做到相同的功能,但這並不表示一般電子設備廠商就能設計出可用的產品,主要原因在於應用環境不同。緊急救護系統直接涉及人體或財產安全,而且時間相當緊迫,其設備穩定性非常重要,一般設備如果當機頂多重開機,但緊急救護系統若發生故障,將造成嚴重的後果。
抗環境能力才是重點
要加強穩定性,首先必須加強設備的抗環境能力,在車載系統上無論是溫度、撞擊力、震動等,都有一定的檢測標準,以車載設備平台為例,其寬溫設計就要在-10℃~60℃的範圍,而在抗震動與抗衝擊方面也需要強化,此外要特別注意的是抗環境能力,尤其是對戶外強光的阻抗,因此這類型產品的螢幕介面會採用半反射LCD技術,不但不會讓強光影響畫面,還將戶外光射入LCD內,再反射出來成為LCD的發光源一部份,藉此降低產品功耗。
在連外I/O埠上,車載設備平台的連結能力不須過高,只要能夠與HMI和車上的行動裝置連結即可,另外也可設計其他與車體內部控制的連結I/O,基本而言,這類設備需要高度的客製化能力,以符合特殊車輛的法規要求,而透過客製化設計,危急的生命財產不再只能懸在邊緣,等候著未知的救援行動,內建了控制平台與外攜式設備的緊急救援車輛,救災過程從此更即時化、透明化,將災情控制在最小,讓家園重建之路更短。
**刊頭圖(source: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