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開放系統(Open System)是過去大型主機(Mainframe)無法抗禦的潮流,IBM PC的誕生就是開放系統商品個人化的起始,也宣告了如「恐龍」般的大型主機封閉系統的式微。如今,由於電信產業的崛起、免費軟體的概念(Freeware)流行、網際網路的通行,以及全球經濟跨國互動等因素,帶動了新一代個人化、行動化、輕便化的資訊新產品、新技術、新系統的成長,其中,最為搶眼者非Bluetooth(藍芽)莫屬了。
藍芽技術簡介
Bluetooth的傳輸率為1Mbps,適合個人用影音訊號的無線傳輸,使用全球通用ISM 2.4GHz,所以產品可以暢銷全球。一個Bluetooth模組可以同時和7個其他Bluetooth模組連通,而在產品規劃上,Bluetooth可以區分為伺服器(Server)和一般用戶(Client)二種,如(圖一)所示。一般用戶可以是PC或筆記型電腦、PDA、內嵌式系統、周邊設備等。在圖一中,Bluetooth模組可以有外接、內嵌、PCMCIA等三種方式和主機(Host)連接。
目前Bluetooth規範的最大傳輸距離有兩種:100公尺(20dBm)及10公尺(0dBm),所以非常適合家庭、個人和小型辦公室(SOHO)無障礙地上網。未來、Bluetooth的傳輸功率及距離可能依需求而提高,一個小社區或小村莊的Bluetooth網路構成,在技術上並非不可能,關鍵在於需求和應用上。
Bluetooth技術包含了「晶片」和「軟體」兩個主要部分。目前Lucent、Ericsson、Mitel等通訊大廠都有供應符合Bluetooth標準的晶片組,只是價格在美金100元左右。所以,可預知Bluetooth早期成品的售價會在1000美金左右,這種高單價情況,只有等大廠以量制價,主動調低晶片組的單價之後才可能改善;預計可能要到明、後年以後,市場上才會有較廉價的Bluetooth產品銷售。
造成高價位的另一個主因就是軟體,因為Bluetooth的軟體架構複雜,如(圖二)所示,開發的平均時間在一年左右(約1萬個工時),所以,不管是自行研發的成本或下單購買的成本都分非常高,約20萬美金左右。在圖二中,RFCOMM、L2CAP、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是Bluetooth軟體技術的核心,SDP、OBEX等是Bluetooth的應用層軟體。
Bluetooth無法自行使用I/O埠對外通訊,必須透過如:RS-232、USB等驅動程式和硬體介面,因此,Bluetooth並不是一個完整的作業系統,它必須整合在既有的作業系統之內,使原有的系統轉而擁有無線傳輸的功能。它是屬於附加功能的技術,可能安裝在Windows OS、UNIX、OS2、Linux和內嵌式作業系統(如VxWorks、pSOS、Nucleus、Supertask等)之內。
藍芽對資訊工業的影響
由前述中可以清楚知道,Bluetooth是整合了無線通訊、軟體、內嵌式系統,而且橫跨了PC、半導體、軟體、家電、周邊設備等產業,它可以讓筆記型電腦成為無線電腦,也可以讓冰箱成為上網連接器,更可以讓手錶、數位相機、印表機等成為無線傳輸工具。一切都由想像力決定,想怎麼連就怎麼連,這是以前不可能做到的事,現在將一一實現。
藍芽的提出,讓許多業主興奮不已,因為它提供了跨入相關產業的捷徑,最明顯的是莫過於PC業者正積極欲踏入消費家電業或稱之為資訊家電業(IA)。而傳統家電業亦欲藉Bluetooth跨到資訊業和通訊業或網路業裡。如(圖三)所示,任何一種產業可以藉由Bluetooth和其他任何一種以上的產業整合或結盟成為新的事業體,這種情形會隨著Bluetooth的流行而普及。SONY就野心勃勃宣稱要成為這些新事業體的盟主,仔細審查SONY的實力,應不是吹噓,敢跟它對抗者,在全世界恐怕也沒有幾家。
我們可以在10年之內發現,當每戶人家都使用Bluetooth上網、利用WAP和行動電話(GSM、DECT、PHS)溝通時,資訊數位化的第三階段--內容工業(圖四)即將興起,而包括Bluetooth在內的諸多資訊技術皆唾手可得,屆時,資訊產業的火車頭將由創意、節目內容擔綱,任何新技術都得服膺它,或為它而設計誕生。例如新的寬頻技術IMT2000、Bluetooth 2.0等,都有一個共同特徵:為影音數位時代服務。
而且新技術的取得會越來越便利、無障礙,這是拜「資訊無國界」和「完全競爭市場」之賜。過去,Wintel的壟斷情形很難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技術服務公司,專為特定公司或客戶提供最好的軟硬體技術,協助它們架構技術通道,宛如行銷公司協助它們行銷一樣。這些數位內容服務公司彼此競爭以提供最佳的內容服務。這些現象可以從目前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的網站公司看出端倪,像Kimo這樣大的公司,它們的工程技術投資佔收益比例,正逐年降低中,而內容的重要性佔收益比例卻逐年攀升。難怪全球大型網站公司的主管決策階層,已漸由工程人員轉向由行銷或管理人員擔任,其主管年齡也逐年升高中。
在圖四中,傳統或目前存在的資訊電子相關產業會在10到20年之間完全整合,而此供應鍊將由需求面決定。亦即下游的數位廣播業將整合目前的有無線電視、收音機、網際網路電影和音樂廣播等電子媒體為一個企業集團。而它播放的內容則由「Content Provider」提供,不管是數位廣播業或內容提供者,其所需要的電子技術全部由上游的資訊技術服務業提供。
這種整合的結果和目前的產業最大的不同在於:服務更專業、電子技術垂直整合程度更廣、大型企業紛紛購併中小型企業、資訊國際化加深、新技術和新內容更替速度加快。Bluetooth是促使這個整合成功的起點,也是關鍵。而且,縱使它不幸失敗,取代它的新技術也是繼續進行此項重責大任。
從藍芽開發評台灣業者做法
雖然,憑恃台灣業者的經濟實力要在矽谷買得新技術不是件難事,但是有幾點必須提出來澄清觀念及做法:
1.購買之技術是否為長新或長青:
像Bluetooth這樣複雜的技術一直都在更新進步,如果買來的是舊(版)的,於事無補。
2.要有批能迅速吸收新科技的工程人員:
即使買來複製的程式碼,往往都要重新修改,以配合自製產品的需求,這時新知吸收力強的工程師就成為致勝的關鍵。
3.如何產生新的應用:
大部分國內廠商都是聽從矽谷夥伴的建議,將產品鎖定在特定市場或者只提供固定的應用。例如Bluetooth到台灣好像只能做兩件事似的(網路聊天和上網連接),完全抹殺了它還有其他應用價值,開發新應用是一大挑戰。
4.貪心不足與保守觀望心態的衝突:
國內業者每次碰到像Bluetooth這樣的新技術,最常見到的應變態度不是保守觀望,就是不顧自身實力及市場調查結果,一味地投入。這過與不及的心態都不正確,其實像藍芽這種明日科技之星,可以逐步漸進的方式結合自身產品,例如家電、筆記型電腦、掃瞄器等來增加附加價值。同時,開啟Bluetooth市場需求,俟消費者習慣它之後,就是大膽全面投入之時。
5.完全競爭市場與獨佔市場之爭:
微軟即將被分割,有人說它是「樹大招風」,其實它是雙面受敵(Linux和非Intel集團)。如果微軟當初能摒棄「獨佔市場」主義,善用「完全競爭市場」的理論,讓競爭者也能在公平的環境中競爭,不但可以永續經營,而且依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耐特教授的名言:「完全競爭市場裡,完全沒有競爭。」,哪裡還會有競爭者呢?微軟分割案件,我們應引為借鑑。
結論
台灣在全球資訊電子產業的地位逐年攀升,2000年世界資訊論壇在台灣舉行,許多資訊重量級人物紛紛蒞臨,誰也不敢低估台灣在IA時代裡所佔據的地位。在21世紀裡,新技術可能不在是新聞,可是新技術整合或新技術應用將是新鮮事。如果台灣是個完全競爭的競爭的資訊市場,其所有技術、成本都將是透明的,國外大廠能忽略這些優點,而不下單採購和生產嗎?
台灣要達到資訊科技新整合和新應用的目標,就必須擴大內銷市場,使國內市場成為外銷的試驗場,也唯有國內資訊市場成長夠快速,才能培育出更擅於資訊整合及應用的人才和企業。同時,由於資訊技術的普及,SOHO或個人工作室等多元化的私人實驗室將會大量成立,像Linux一樣的免費作業系統也將成為這些科技人在討論Bluetooth 2.0或3.0規格、互相傳送Bluetooth程式碼或電路設計圖,這些都是促使台灣成為全球資訊技術提供者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