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記憶體模組相關技術及未來發展趨勢
 

【作者: 張唐旗】   2001年02月01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9719】

一場資訊革命,使資訊產業的發展一日千里;而資訊產業結合數位時代的趨勢,亦促使市場的需求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前進,消費者對於PC系統的效能要求於是愈來愈高。受CPU速度愈來愈快,軟體功能更為強大及IA產品興起的影響,為了配合系統配備需求發展,高速傳輸的記憶體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本文將針對PC用的記憶體模組做介紹。


記憶體在系統中的角色

電腦系統中大致可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為中央運算處理器,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CPU;第二部分是輸出/輸入器,主要的組成元件是螢幕、鍵盤、滑鼠等;第三部分為晶片組,為一邏輯控制單元,主導系統中各個資訊的溝通及資源的分配;第四部分則是記憶體系統,CPU運算的結果,由記憶體來存取,因此CPU運算的速度與記憶體模組的容量,頻寬幾乎決定了整個系統的效能。


記憶體模組(Memory Module)

記憶體模組是指在一個印刷電路板(PCB)上鑲嵌記憶體晶片(chip),一般來說約4個、8個或16個。這些晶片通常是DRAM晶片,而記憶體模組是安裝在PC主機板上的專用插槽上;模組上DRAM晶片的數量及容量,則是決定記憶體模組的設計及效能。目前較常見的記憶體模組:


168pin雙面記憶體模組

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DIMM。一條168pin記憶體模組是一片小型印刷電路板,由許多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晶片所組成;用來支援64位元或是更寬的匯流排,通常用在64位元的桌上型電腦或是伺服器。


144pin記憶體模組

Small-Outline 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SODIMM。和168pin相同,一條SODIMM是一片小型印刷電路板,是由許多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晶片所組成;用來支援64位元或是更寬的匯流排,通常用在64位元的筆記型電腦。


184pin DDR及Rambus記憶體模組

DDR記憶體模組的腳數是184-pin,資料輸出的方式和SDRAM一樣,為並列方式傳遞,後續會做詳細的介紹。


Rambus記憶體模組

採用Direct RDRAM的記憶體模組,稱之為RIMM模組。該模組有184pin腳,資料的輸出方式為串列,與現行使用的DIMM模組168pin並列輸出的架構有很大的差異。


DRAM的演進及發展

在記憶體的發展過程中,幾乎每隔一年就有新的DRAM技術被提出。從1994年的FPM(Fast Page Mode)、1995~1996年的EDO(Extend Data Out DRAM)到1996~1997年的SDRAM(Synchronous DRAM)。而此時SDRAM的傳輸速度66MHz,1998年則往前推至100MHz,也就是所謂的PC100 DIMM。1998~2000年所發展出來的技術除了133MHz的傳輸速度(PC133)外,還有NEC發展出來的VCM技術、Rambus的技術及現在最熱門的DDR技術。在此針對目前的主流產品先做簡單介紹:


SDRAM(Synchronous DRAM)

Synchronous DRAM是一種新的DRAM架構的技術,運用晶片內的Clock使輸入及輸出能同步進行。所謂Clock同步,是指記憶體時脈與CPU的時脈能同步存取資料。SDRAM節省行指令及資料傳輸的時間,故可提升電腦效率。


DDR SDRAM

DDR SDRAM是一種高速的同步記憶體。DDR SDRAM記憶體晶片及模組規格與標準,皆是由JEDEC所制定。DDR的設計是用在伺服器、工作站及資料傳輸等較高速需求之系統。


DDRII

DDRII是DDR原有的SLDRAM聯盟,於1999年解散後,將既有的研發成果與DDR整合之後的未來新標準。DDRII的詳細規格目前尚未確定。


DRDRAM

亦作Direct Rambus DRAM或DRDRAM,是下一代的主流記憶體標準之一。由Rambus公司所設計發展出來的DRDRAM,目前交由世界各大主要記憶體製造廠商生產,生產的廠商則需交付Rambus公司權利金。Intel並自1999年起正式支援Rambus相關技術。


前面曾提到,系統的速度是由CPU和記憶體決定的,而記憶體的速度又取於容量及頻寬。因此,在DRAM的發展過程中,從EDO到SDRAM及DDR,其主要用意均在於如何提高頻寬,避免造成CPU運算的限制,導致無法有效提升整個系統效能的情形產生。


以PC100的記憶模組為例,記憶體、CPU與晶片組之間所要傳遞的資料(Data)、位址(Address)與指令(Instruction),是在100MHz的同步頻率下進行的,每秒約100百萬次。而記憶體模組的每次存取速度為64bits(8bits等於1Byte,一般稱記憶體的容量是以MByte為主),將二者相乘,即得800MByte/sec;也就是指PC100的記憶體模組的頻寬,為每秒800MByte的資料量。


同理,PC133的頻寬為133MHz*64bits/8=1.06G Byte(1G Byte=1000M Byte)。另一種與SDRAM架構不同的是RIMM模組,也就是由Direct Rambus DRAM設計的記憶體模組,目前共有600MHz、700MHz、800MHz等三種頻率,但它的每次存取速度只有16bits,(表一)將對各個常聽到的記憶體模組頻寬做個比較。


《表一 記憶體模組頻寬差異》
《表一 記憶體模組頻寬差異》

記憶體模組進階的專有名詞

以下將介紹一些記憶體模組進階的專有名詞:


Parity check codes和ECC(Error Codes Correction)

通常系統只能辨別0與1。也就是說,系統在傳輸資料是以0與1字元的方式傳遞訊息,資料從傳遞到接收在系統中需經過一段距離,因此可能出錯造成當機。而Parity check codes便是偵測這種錯誤的功能。ECC即是所謂的錯誤修正碼,不僅能偵測錯誤並加以修正,使系統得以穩定持續的操作,不致中斷。通常對穩定性要求高的系統,會採用此種功能,如伺服器或特殊用途的電腦設備。


緩衝器和無緩衝(Buffer vs Unbuffer)

緩衝器(Buffer)DIMM是用來改善時序(Timing)問題的一種方法。當資料的傳輸大或來源多處的時候,會有資料先到或後到的情況,可能造成系統的不穩甚至當機。因此緩衝器(Buffer),便是先將所有資料暫存起來,再一起傳輸,所以也有人稱暫存器。無緩衝器(Unbuffer)最多只能支援四條DIMM,而有緩衝器可支援四條以上的DIMM,通常在高階伺服器上會有這種功能的要求。


時脈訊號(Clock)

時脈訊號提供給同步記憶體,做訊號同步之用,同步記憶體的存取動作,必需與時脈訊號同步.


預充電時間(Cas Latency)

通常簡稱CL,例如CL3,指系統自記憶體讀取第一筆資料時,所需準備時間為三個外部時脈(System Clock)。CL2與CL3的差異僅在第一次讀取資料所需準備的時間


PLL

為鎖向迴路,用來統一整合時脈訊號,使記憶體能正確的存取資料。


PCB(Priated Circuit Board)

指印刷電路,用六層或四層玻璃籤維做成,六層板成本較高,但可避免雜訊干擾,四層板成本較低,但效能較差。


SPD(Serial Presence Detect)

它是燒錄在EEPROM內的碼,以往開機時BIOS必須偵測Memory,但有了SPD,就不必再去作偵測的動作,由BIOS直接讀取SPD,取得記憶的相關資料,其功能就像是一個身份證。


記憶體技術未來的趨勢

記憶體產品的發展,主要配合系統配備需求發展,提昇系統的效能,大致朝向高容量、高速度、高頻寬、低電壓及低成本的方向發展


容量愈來愈高

目前以DRAM顆粒本身而言,64Mbit及128Mbit是市面上最常使用的,而256Mbit、512Mbit 甚至1GB也很快就會上市,可見在DRAM的容量向上提昇速度呈現倍數的成長。


頻寬愈來愈寬

頻寬指的是DRAM每秒可處理的資料量,好比道路的車道一樣,車道愈多,可通過的車輛愈多,速度也就愈快,從PC66 DIMM 為528MByte/sec,目前PC133 DIMM是每秒資料傳輸速率為1Gbyte,Rambus是1.6GByte,PC2100 DDR DIMM更高達2.1Gbyte/sec。


電壓愈來愈低

大量資料的傳輸速度愈來愈快,及高容量高頻寬的需求,具有散熱性及輕薄短小的要求,使得產品的發展必須朝向低電壓,低耗電力發展,目前的SDRAM是3.3V而高速要求的RDRAM與DDR則為2.5V。


單位成本愈來愈低

DRAM產品的製程不斷的演進,從以前的0.35微米到現在的0.18微米,使得成本愈來愈低,以前EDO時代1MByte要1千元,而現在的SDRAM時代,64MByte也只需1000元。


因此未來記憶體的發展,將會趨向極小化,以便能有更大的擴充及應用。所以除了IC製程的演進外,封裝方式的改變也極其重要。未來CSP(Chip Scale Package)的技術,將大量應用在更多記憶體相關產品。CSP技術相當廣泛,如BGA、Flip chip、Combo chip等。目前較可見的產品,為BGA的封裝,是一種陣列球狀的方式;尤以Window BGA(WBGA)的封裝較佳。


WBGA的產生,是為了因應DRAM的產品極小化的趨勢,以便有更大的擴充空間。它輕薄短小,相較於傳統的TSOP封裝,約只有一半不到。在封裝的過程中比Micro BGA的時間短,成本也比Micro BGA低。此外還有較好的電器特性,沒有電桿效應,傳輸速率變快,RDRAM也可選擇此種封裝方式。因應不同的晶圓(Wafer)結構,WBGA的封裝方式也可選擇不同的繞線方式以達更有效率規劃。


DDR(Double Data Rate)

DDR是SDR SDRAM的演進。其重要的改變是SDRAM在資料傳輸上,於時脈信號上升線緣抓取一次資料;而DDR在上升緣及下降緣各抓一次資料,效能足足提昇為二倍。由於僅多採用了下降緣信號,並不會造成耗能的增加。此外DDR多了一個資料控制DQS的功能,讓資料同步傳輸及接收,不會有資料傳送上的時差。在封裝方式方面,是TSOPII、66pin的方式;電壓方面,SDRAM是支援3.3V的LVTTL;DDR則改為支援2.5V的SSTL_2的標準。


DDR為下一世代主流產品

從DDR的架構上來看,它是完全沿用SDR SDRAM的基礎建設。DDR的生產製程與光罩與SDRAM是一樣的,僅需在第一層金屬層或接墊(Pad)處作更動即可。生產DDR晶粒(Wafer上的Die)大小與SDRAM也無差別,封裝上為傳統TSOPII封裝,測試可沿用現有的SDRAM測試機台。以下幾點是DDR成為主流的重要因素:


開放架構

DDR為開放架構,且與現有的SDRAM相容。在DRAM的生產製程及測試均有延續性,所花費成本相較於全新規格如Rambus,有很大的成本優勢,故目前大數DRAM廠商都有生產DDR的計劃。


產業支援

目前已有超過50%以上的晶片組廠商,均已小量或己量產DDR晶片組。台灣主要主機板廠商都已在2000年底,或2001年初推出支援DDR的主機板,並視DDR主機板為主力產品。目前主要的記憶體模組廠商也己大量提供PC2100 DDR記憶體模組。


產品效能

DDR的頻寬為每秒2.1Gbyte,比RDRAM1.6G byte/sec高,為目前市面上記憶體效能最好的產品。


如何選購記憶體模組?

記憶體模組在系統中扮演了及重要的角色,如何選擇配合自己的系統,就在於對記憶體了解的程度。除了以上對記憶體的介紹可提供參考外,還有一些注意事項:在記憶體市場裡,有許多「Remark」的產品。也就是拿次級的DRAM產品,重新標示,從中賺取更多的利潤,消費者在購買時難以分辨。


因此在購買時一定要找有嚴格品質管制,及注重品牌的模組廠商。注重品牌的廠商,在產品設計初期就與晶片組廠商、系統廠商及主機板廠商等配合,經過嚴格的相容性、穩定性及品質管制等各項測試,提供給消費者最安心的選擇。


(本文作者任職於宇瞻科技)


相關文章
鑑往知來 洞察不同應用領域的DRAM架構(上)
鑑往知來 洞察不同應用領域的DRAM架構(下)
CMOS影像感測器如何把手機變單眼
美中貿易戰是主要挑戰 新技術唱旺下半年
台灣DRAM產業的謝幕曲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全科會揭幕 魏哲家:多功能機器人是重要產業趨勢
» 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台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 MONAI獲西門子醫療導入應用 加快部署臨床醫療影像AI
» AI推升全球半導體製造業Q3罕見成長 動能可望延續至年底
» 應材於新加坡舉行節能運算高峰會 推廣先進封裝創新合作模式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5.94.3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