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網路概念的出現有其脈絡,最初是美國開放民間使用Internet,一時間ISP商林立,之後1997年Low-Cost PC興起,甚至出現Free PC,如此居家開始有2部以上的PC(愈來愈多家庭成員爭相上網,過往1戶1部PC不敷使用),然PC週邊(如掃描器、印表機)因使用率較低而不需要2套,因而有了「在家庭內建構網路,使2部PC間有更高的資源分享,包括檔案分享、列印分享、頻寬分享等」的概念。
要建構家庭網路,最直接作法是取用已普遍用於企業的Ethernet,然多數家庭的建築設計未埋設Ethernet線路,且Ethernet的佈建對家庭成員而言過於技術性,須瞭解Hub/Switch連接拓樸、IP配置概念等,因此業界認為應另行提出家用網路,目標是盡可能沿用家庭原有的線路建設,並盡可能減少技術性設定工作。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使用者 |
10則/每30天 |
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