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多前,台灣的企業還只有九十多萬家,但到現在光是中小企業就已超過一百零二萬,試以三萬六千平台公里的土地面積來一除,平均每平方公里有近三十家企業,若再扣除幅員廣大的山地、農地和住宅等面積,每平方公里應不下百家。想像一下,台灣人商場與生活的界限可真是緊密。
這一百零二萬的企業,還是指實體流通的公司,尚未包括如雨後春筍冒出的網路公司。當網路興起,企業的經營似乎產生了很大的變數,在不久前所看到的是電子商務當道,網路公司經營B2C可望反虧為盈,實體公司導入B2B則有利於提升市場反應能力。其實這都是無可置疑的優勢,但在目前的企業市場卻似乎呈現了較為冷淡的現象,這當然和美國股市的表現有直接的關係,網路應用的大勢不可擋,可是總有盤整的時期。
事出必有因,網路公司的問題在於B2C EC帶來的獲利不如預期,而使得燒錢的行為欲罷不能。除了消費習慣外,金流與物流環境的不成熟是主要的瓶頸,而能提出解決方案的銀行、物流商或相關技術廠商,可望是下一波的明星產業。至於傳統實體公司,尤其是中小企業,問題在於缺乏技術和觀念,網路公司當紅時可能還會感到威脅而發奮圖強、吸收新知,甚至願意多投些網路經費,但當網路公司進入盤整期,傳統企業會不會看緊荷包,先再觀察觀察再說呢?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即使知道導入網路新技術的好處,但卻可能苦無人才,而且因所費不貲,回收難料而卻步,所以最好有易導入、簡單好用又便宜的網路應用服務,這也是ASP租賃服務被看好的緣故。目前雖已有多家大廠搖旗宣示主打此一市場,但因這項服務的提供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牽涉到了系統的安全、收費、可用性與外部的頻寬環境,和最重要的企業主是否願意將資訊委外服務等問題。而ASP是中小企業提升資訊能力的一項捷徑,進而可以成為進軍B2B EC市場的強大支柱。
事情看起來會是如此,但這次網路公司的泡沫化,又讓人不敢再太過鐵齒,也就是這一波看好的ASP公司,是否能撐到整體環境、基礎架構和觀念的成熟?會不會被新的經營模式給取代?但不管外在環境如何變化,不會變的,應是企業經營的本質,即是誰能提供客戶滿意的產品及服務,誰就能做成生意。對於層出不窮的網路新技術,要怎麼用才能讓企業經營真正加值,則是盤整期中該好好想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