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3D電視來的突然 去的更突然
 

【作者: 籃貫銘】   2018年01月17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42877】

3D電視其實去年就已經死了,如果依照多數媒體和分析機構的說法,3D電視在2017年就已經走入了歷史的終點,主要的原因是3D電視的最後擁護者LG與Sony,皆在2017年初宣布不再推出3D電視,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相較於LG與Sony還願意再試一下,3D電視另一個主力推手三星,則是更早就抽手,提早一年就不再投入任何相關產品的開發,令人不勝唏噓。想當年三星不僅大張旗鼓的推出高階產品,甚至與其他競爭者彼此叫囂,爭論誰才是真正具有3D效果的3D電視。哪知,沒幾年光景,大家就一哄而散。


市場分析機構也是看走了眼,在2010年時,韓國的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Bank還預估,2010年全球3D電視市場的規模為11億美元,而2011年將增加至28億美元,而2012年更可達46億美元,甚至2015年將達158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但沒過幾年,這個預測就全部翻盤了。


只不過3D電視或者3D影片還沒真的死透,在今年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 2018)中,雖然稀少,但依舊有業者推出相關解決方案,例如專門提供4K數位內容的High TV仍然推出裸眼(glasses free)的3D內容方案,新創公司MirraViz也持續展示能投射裸眼3D效果的投影機。


缺乏內容?還是消費者使用習慣?

3D電視為什麼發展不起來?一派人說是缺乏內容,也有一派人說是消費者不習慣戴3D眼鏡。但說到底,就是不被市場接受,而不被市場接受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無法滿足用戶需求。


從技術的觀點來看,無論是裸眼或者是需要配戴眼鏡的3D電視,都需要使用高亮度與高分辨率(120Hz~240Hz間)的面板,否則一旦轉成3D影像,就會產生影像延遲,解析度下降與亮度不足的問題。



圖一 : 3D電視來的突然,去的更突然。
圖一 : 3D電視來的突然,去的更突然。

然而,除非是原生的3D內容,否則一般的影片多是使用60Hz的更新頻率播放,因為人眼可以辨識的速度也不過60Hz而已,並不需要到120Hz甚至240Hz的規格。所以這過剩的效能成本,如果不是消費者吸收,就是製造商要吸收,但很顯然的,消費者是不會這麼傻的。而苦撐了幾年之後,製造商也宣布不玩了,3D電視就這樣被推到市場角落的角落。


但這個理由似乎很難說服多數人,因為現在火紅的4K電視不正是效能過剩,內容不多;蘋果的視網膜顯示器更是達到空前的顯示性能過剩:人眼已無法辨識的畫素。


一項產品沒有成功,其實可以平心看待,畢竟沒有成功的產品太多,不需要太引以為意,但3D電視的終結卻還是有故事可以講,就是因為它落下的有點太突然,一下子就被判了死刑,所以我們要細究它不被市場接受的理由。


3D電視沒有獲得普遍性的成功,主要的原因可能不是缺乏內容,也不是使用習慣的問題。因為如果說消費者沒有在家戴3D眼鏡的習慣,那就會有在家戴VR頭盔的習慣嗎?目前的VR產品幾乎是與3D電視站在相同的位置上,那也就是:需要特定內容、需要特定設備、特定的使用習慣。


使用體驗無法說服消費者才是問題

所以內容和使用習慣並不是問題,問題是在於所提供的使用體驗(experience)深度是不是能讓消費者買單。很直白的,3D電視做的還不夠。


從人類感官的角度來看,要達到夠好的體驗,是必須在視覺、聽覺、甚至是觸覺與嗅覺都得到滿足,才算是得到最完整的體驗,最起碼,如果只是影音的部分,也要在視覺與聽覺方面得到滿足才行。也因此,電影院可以賣3D影片,因為它有夠好的音響,能夠提供環繞甚至是目前天空聲道「包覆」的體驗,完全能夠與3D的視覺感受匹配。


但光只有3D電視恐怕就不行,即便它再怎麼強化自身的音響系統,也很難與戲院相比,除非用戶願意升級自家的音響系統,甚至是加建自家的視聽空間。但套句Hi-End發燒音響界的俗話:「空間才是最貴的」。這便能解釋3D電視為什麼始終無法增加其滲透率。


而在3D電視被宣判死刑的同一個時間點,卻仍有越來越多的3D內容持續被生產,而能夠提供大尺寸3D影像的3D投影機也持續推出,而且似乎聲勢看漲。根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的研究,從2017到2022年,3D投影機的年成長率將達到25%。顯然就是鎖定那些有「空間」的族群。


所以3D電視失敗了,失敗的主因是無法提供完整的3D影音體驗。



圖二 : 3D電視沒人要,3D投影機卻是很受歡迎。
圖二 : 3D電視沒人要,3D投影機卻是很受歡迎。

有了3D電視這個經驗,現在的VR產品製造商就學乖了(畢竟是很多是同一批人),透過頭戴式顯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HMD)來達到所謂沉浸式(Immersive)的體驗。


不同於觀看電視,VR頭盔是一種封閉式的視覺環境,因此在感受上絕對勝過開放式的3D電視,畢竟誰都不想看得正精彩時,前面一路人走過。因此就算是目前多數的內容都差強人意,但使用起來就是會讓人有點「膽戰心驚」的真實感。好一點的VR頭盔還直接提供耳機的配備,讓整體的經驗感受更加貼近內容本身的設定。


3D電視還是有那麼一點可能性

3D電視會死透嗎?其實還很難說。


如果它能改善它的使用體驗,讓消費者真正信服,那它就會有東山再起機會,而這也並非不無可能,畢竟科技日新月異,隨時都會出現更新一代的技術,一舉突破先前的瓶頸。


以音效而言,過往的環繞音效總是需要設置數個衛星喇叭,來達成5.1或者7.1聲道的效果,但現在最新的數位音效技術能透過演算法,使最傳統的兩聲道設備也能達到環繞的效果,即使是在手機上也能達到相當程度的環繞音效。


同樣在顯示領域也是如此。目前的顯示技術仍在持續的進化中,LCD、OLED,甚至是目前火熱的Micro LED技術,都不斷在顯示的亮度、顯色、解析度與反應速度方面進行提升。


尤其是Micro LED技術,其應用的想像空間無限,能把顯示效果帶到什麼境地大家都還不清楚,是不是有可能透過其優異的亮度與反應速度,把3D影片的顯示效果再提升一個層級,其實十分令人期待。


相關文章
Sony強力加持!樹莓派發表專屬AI攝影機
揮別製程物理極限 半導體異質整合的創新與機遇
AI運算方興未艾 3D DRAM技術成性能瓶頸
關於台積電的2奈米製程,我們該注意什麼?
OLED與Mini LED爭逐主流PC顯示技術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貿澤與Cinch共同出版全新電子書 深入探索嚴峻環境中的連接應用
» 三星發表ALoP相機技術 讓夜拍更清晰、手機更輕薄
» Samsung與NTT Docomo合作AI研究 用於下一代行動通訊技術
» 倚天酷碁於2024歐洲自行車展亮相電動輔助自行車與電動滑板車新品
» 麗臺進駐雙和生醫園區推動智慧醫院發展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9.135.6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