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走向精緻化,溫室培育作物的方式開始被大量採用 ,世界農業發達大國如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家早已使用先進的溫室設備來栽種蔬果花卉,邁向成熟的高附加價值精緻農業,台灣現在多處農場也以溫室栽培方式種植,能減少農藥使用量甚至完全不用,不但能提高收益,經過景觀設計的溫室也能轉型為複合式的休閒農場吸引遊客觀光。
然而,溫室植栽往往需要耗費人力去執行,不論是溫濕度控管,或是光照調整與施肥,都需要農民細心照顧,若溫室佔地廣大,則必須僱用多名員工輪班加以照顧,龐大的人力成本降低了溫室投資的經濟效益。
台灣農產品技術進步聞名中外,農委會近年來也積極研發精緻農業智慧化,將溫室管理導入自動化技術,除了能以機器取代人力,減少疏失,還能夠將溫室作物生長的詳細資料進行完整紀錄與分析。以國產草菇為例,需要在攝氏35~40度的高溫與相對濕度90~95%的環境下生長,尤其培養土的水溫調節對產量與品質有很大的影響,舊式的溫濕度調節需仰賴人工逐一量測各站溫濕度,再以手動的方式啟動加熱器或灑水;新式的溫室栽培自動化系統則採用自動化控制器,對溫室進行全面自動化管理。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使用者 |
10則/每30天 |
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