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觸控控制器將演進為系統解決方案
 

【作者: Gartner】   2013年11月05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97078】

觸控控制器(touch controller)市場的高成長階段已宣告終結。Synaptics或愛特梅爾(Atmel)等半導體製造商的產品經理,必須針對產品商品化(commoditization)的趨勢進行避險,導入如觸控筆、感測器等補充功能,或者採取透過授權獲利的模式。


市場競爭現況與趨勢

目前觸控控制器市場版圖由下列四大趨勢所主導。前兩項趨勢將為整體平均售價(ASP)帶來降價壓力,後兩項則會引領觸控控制器產業邁向產品區隔化。


1. 設計商機寥寥可數,廠商僧多粥少

2011年Gartner針對半導體產業進行市場區隔研究,發現每個細項市場的平均規模為1.4億美元,然而觸控控制器市場平均市場規模僅3,900萬美元。雖然其規模可望於2012年成長17%,成長速度超越整體半導體產業,然而觸控控制器的市場規模仍落在第三個四分位數(quartile)的範圍內,相當於感測器IC類,而後者過去10年內已經歷大幅度整合。


2012年初,據Gartner統計共有50家觸控控制器IC廠商。2012年第一季, Microchip Technology宣布買下Ident Technology,後者製造的觸控控制器能支援懸浮(hover)功能;同時,美信整合(Maxim Integrated)宣布退出市場,2011年還對市場做出樂觀預測的芯科實驗室(Silicon Laboratories)則改變業務方向,準備逐退出觸控控制器市場。


2011年觸控控制器產業的前景看來勢不可擋,但傳出上述購併與退場計畫後,隨之而來的卻是業者出現大幅虧損。


受到設計業務出現虧損的影響,平均售價下滑的速度也超過預期,尤其是7吋以上的觸控螢幕,因為48家廠商中多半迅速擴充生產線以支援大尺寸產品。結果2012年整體平均售價下滑了16%,原本預期未來5年能出現0.9%的複合年成長率,但因為產業導入的速度不夠快,無法彌補各細項市場平均售價全面下滑的損失,因此預料未來5年平均售價將以4.7%的複合年率遞減。


2. LCD控制器廠商已進軍市場

2012年,獨立式觸控控制器IC撐過了艱苦的一年。年初輝達(Nvidia)便推出搭載低耗能核心的多核應用程式處理器,能擔負起觸控控制器的部份工作。這款產品問世顯示相關技術有邁向整合的趨勢,然而至今仍未完全整合。


觸控控制器市場中確實出現的現象,反而是LCD控制器廠商在銷售產品時積極尋求搭售時脈控制器與LCD驅動器。這股趨勢始於2011年。舉例來說,奕力科技(Ilitek)贏得Kindle Fire設計訂單,就讓觸控控制器產業業界人士相當訝異。


2012年亞馬遜(Amazon)推出Kindle Fire HD,奕力的設計並未獲得採用,但該公司成功打入市場已帶動更多默默無名業者及亞洲品牌取得訂單,也激勵聯詠(Novatek)、矽創(Sitronix)、偉詮(Weltrend)和奇景光電(Himax)等公司積極推銷自家產品。


3. 觸控解決方案效能已接近整合

2011年中賽普拉斯(Cypress Semiconductor)還享有技術上的優勢,但到2012年已風光不再。


2012年一整年期間,電容式觸控控制解決方案的前二十大供應商確實提升了產品品質,市場因此無須再考慮以其它技術(例如電阻式或光學觸控)取而代之會有什麼好處,業者之間競爭的環境也益趨公平。


  • 目前市場焦點在於如何優化電容式觸控解決方案,做法包括:


  • (1) 提升感測器材質的物理特性:改善傳導性以提高訊噪比,以及支援可撓式螢幕與印刷電子技術的延展性。


  • (2) 支援更大的螢幕尺寸:減少顯示堆疊(display stack)的重量、尺寸與成本;支援觸控筆。



雖然OEM代工業者並不認為觸控控制器已經達到商品化的程度,但毫無疑問的是過去他們只討論控制器,現在則開始關心感測器材質以及觸控筆控制等補充功能。


4. 消費性裝置能處理更多輸入類型

消費性裝置通常配備按鈕、旋轉底座或滾輪等機械性傳感器,以接收使用者輸入;這些配備正逐漸為固態傳感器所取代,例如慣性感測器或電容感測器。


  • 目前消費性行動裝置均具有下列配備:


  • ● 能偵測方向、位置與動作的慣性感測器


  • ● 能偵測使用者相對於海平面之高度的氣壓感測器


  • ● 能偵測銀幕上觸控動作的電容式感測器


  • ● 能偵測動作並辨識人臉的紅外線感測器與可見光感測器




感測器管理員—也就是感測器集線器(sensor hub)—亦成為必備元件,以協助中央處理器管理一整組感測器的輸入訊號。


此外,由於觸控螢幕尺寸越來越大,使用者從事內容創作並以觸控筆畫圖的可能性也越高,雖然觸控手勢功能相當吸引人,以觸控產出內容的效果仍比不上鍵盤與滑鼠的組合。


市場動態


觸控控制器市場乃由下列兩大變數所主宰:(1) 市場可望於2015到2016年間進入成熟階段,成長進入平原期;(2) 7吋到29吋觸控螢幕市場最具利潤空間。


1. 2016年進入平原期


雖然市場在總體經濟環境不佳的狀況下仍展現不錯的成長率,成績仍遠低於2011年發布2012年將出現53%成長的預測,且與2011年成長倍增的紀錄相比亦大幅下滑。


市況惡化的主要原因,在於觸控介面普及率增加的速度不夠快,不足以彌補平均售價下滑的損失,但諷刺的是平均售價下滑也同時帶動產品普及。一般預期主要終端應用的系統單位將是觸控介面成長的主要來源,但目前仍未爆發,而亞洲業者競相跨足觸控控制器市場也導致供過於求,成長前景因此蒙塵。


隨著部分業者退出市場,且前15大廠商影響力日深,未來兩年內供過於求的狀況可望穩定下來。然而,業者必須提供全方位的觸控體驗解決方案,方能確保可以延續產業成長期。


2013年市場可望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參見圖一)。觸控Ultrabook與可翻轉式PC(convertible PC)的問世,加上觸控面板種類越來越多,都讓市場成長遠景更加看好。Gartner預測,2013年觸控控制器市場將成長30%,且2014年將維持此一成長速率,不過到2015年將再度趨緩,至2016年進入平原期。



圖一 : 觸控控制器市場(歷史資料與未來預測)
圖一 : 觸控控制器市場(歷史資料與未來預測)
  • 資料來源:Gartner(2013年3月)




2017年市場可望進入收縮期,開始進入長期下滑趨勢,產品價格則將達到商品化水準,接下來10年產品普及率也將呈現線性成長,從71%增加到87%。


2. 7吋到29吋觸控螢幕市場最具利潤空間

Gartner將觸控控制器市場分為下列五個細項(參見圖二):


 數位訊號(DS):支援30吋以上螢幕的觸控控制器


 大螢幕多點觸控(LM):支援7到29吋螢幕的觸控控制器


 多點觸控:支援3.5到6吋螢幕的觸控控制器


 按鈕、旋轉底座、滾輪與觸控筆(BSWS):支援BSWS的觸控控制器


 PC/筆電觸控板:支援筆電觸控板與相關周邊的觸控控制器



圖二 : 觸控控制器產業各細項市場營收表現
圖二 : 觸控控制器產業各細項市場營收表現
  • 資料來源:Gartner(2013年3月)




未來4年內,大螢幕多點觸控市場的成長速度將持續領先其他細項。


未來競爭趨勢


下列兩大趨勢可望主宰觸控控制器IC市場版圖:(1) 授權模式的導入;(2) 補充功能的整合或搭配。


1. 授權模式的導入


Neonode在2011年時前景看好,Gartner當時也認為該公司的紅外線技術極具潛力,可望擊敗主打電容式觸控的對手業者。


2012年Neonode的設計業務的確表現不俗,雖然因為被亞馬遜踢出電子書閱讀器供貨商名單而出現大筆損失,但該公司也打入其它品牌電子書閱讀器(樂天旗下的Kobo),此外在索尼(Sony)電子書閱讀器供貨方面也繼續占有一席之地,。除此之外,Neonode也成功地將公司所擁有的IP授權給印表機及兒童用平板的OEM代工廠,使2012年營收得以成倍增。


Neonode可望在家用辦公與車用領域找到利基市場,同時鎖定大容量Ultrabook市場,這種產品的螢幕邊框很適合Neonode的解決方案,而大螢幕產品也符合該公司的價值主張。


2. 補充功能的整合或搭配


正如前文所述,現在已無須辯論該採用哪一種觸控技術。眼前要討論的是如何透過下列做法優化電容式觸控解決方案:


(1) 提升感測器材質的物理特性:改善傳導性以提高訊噪比;支援可撓式螢幕與印刷電子技術的延展性。


(2) 支援大尺寸螢幕:減少顯示堆疊的重量、尺寸與成本;支援觸控筆。


雖然大螢幕多點觸控細項市場的平均售價侵蝕比例高達8.5%,為所有細項市場中第二高,但它仍是最具有吸引力的領域:大螢幕多點觸控細項市場擁有最高的普及率,未來年成長率可望超越其它分類,五年內複合年成長率預計可達19.5%, 是其他細項市場的4倍以上。


除此之外,7吋以上觸控螢幕將帶動「主動式觸控筆」(active stylus,指內有電路使其更加靈敏的觸控筆) 需求,因為過去使用者面對智慧型手機或「平板手機」(phablet,指螢幕尺寸在5到8吋之間的智慧型手機)等尺寸較小的螢幕時,大多止於使用內容,但螢幕變大後他們就會想要創造內容。


然而整體而言,BSWS市場的複合年成長率仍然敬陪末座;因此,該細項市場的業者當務之急或許正是改變策略,善用自家技術研發觸控筆解決方案。


(作者為Gartner研究總監Adib Carl Ghubril)


相關文章
ChipLink工具指南:PCIe® 交換機除錯的好幫手
氫能競爭加速,效率與安全如何兼得?
智慧製造移轉錯誤配置 OT與IT整合資安防線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茂綸攜手數位資安共同打造科技新未來
» 英國公司推出革新技術 將甲烷轉化為高品質石墨烯
» 韓國研發突破性半導體封裝技術 大幅提升產能並降成本
»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發布新規定 加速推動C-V2X技術
» DigiKey第16屆年度DigiWish佳節大放送活動即將開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9.162.22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