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的世界,由CPU時脈速度主導性能表現的時代,在Pentium 4的Prescott這一代劃下了句點。導致這個結局的主因,正是過度的功耗及相應產生的高熱問題。在功耗的議題上,主要考量的因素是動態功耗及靜態功耗,靜態功耗主要來自電路閘的洩露電,而動態功耗則與電壓的平方及時脈頻率成正比。因此,時脈的增加,意味著功耗也會水漲船高。以Prescott來說,全速運轉時可超過4GHz,此時產生的功耗將可能突破200W,而它的下一代為時脈訴求達5GHz的Tejas和超過6GHz的Nehalem,若它們真的上市了,所產生的功耗將可媲美核反應爐了。
因此,Intel只得自行終結由他們一手營造出來的時脈神話,並務實地開發出一系列與電源管理和熱量管理有關的技術和架構。在造型架構上,Intel推出BTX來取代現行的ATX架構;在電源管理方面有SpeedStep;熱量管理方面則以QST(Quiet System Technology)為主軸,搭配SST、PECI、DTS等新的技術規格。相較之下,AMD雖然也有PowerNow和Cool 'n' Quiet等技術的推出,但整體性的策略還看不到,配套的技術也不完整。當然,他們過去以自己晶片的功耗較Pentium 4來得低而自豪,但隨著Intel Core 2 Duo處理器的推出,這種優勢已經消失,所以在散熱設計上的因應也是勢在必行。
不過,新架構和技術的立意雖佳,但要在市場上掀起改朝換代的浪潮卻不容易。以BTX為例,在兩年多前推出時Intel即樂觀的預估到了今年(2006年)可以汰換掉一半的舊系統,但事實上ATX仍然是市場上的主流,Intel本身也還在出新的產品。ATX雖然相較於BTX有內部空氣對流紊亂、散熱效率不佳的問題,但一方面是大家用習慣了,在一般PC的使用上也沒有太大的問題,更換的迫切性不大;另一方面是BTX採用全新的電路佈局架構,從元件、模組、介面、主機板到設備廠商,都需要一段摸索適應期。從更上一代的AT架構換到ATX架構,大約花了5-6年的時間,預估BTX要真正佔有八成以上市場,可能需要7年以上的時間。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訪客 |
10則/每30天 |
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