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IMO)技术,如同毫米波与小型基地台技术,被视为实现未来5G网路的关键推手。这项技术采用由几十个子元件构成的天线阵列,而这些元件能控制无线电波束,并传输到行动装置使用者的确切位置,进而大幅提升资料传输率和讯号覆盖范围,甚至当使用者不在天线传输的视线范围内,或是在出现大量反射的(室内)网路使用情境中,效能皆然。
导入这些全新的无线网路技术必定要开发出新方法,来建模并预测其所带来的电磁场暴露(electromagnetic field exposure)。到目前为止,计算行动网路所发射的电磁波都还算简单易懂,主要考量两项参数,亦即使用者与天线的相对位置,以及天线的无线电讯号方向(辐射场型)。
不过呢,可控的无线电波束也增加了这些计算的复杂度。想像个情景,有两个人同坐在某公园的一张长椅上,在3G或4G时代,两人会从头到脚暴露在附近行动网路天线所发射的电磁波之下。但如果是在大规模MIMO基地台的使用情境呢,每个人会因为波束控制(beam steering)效应而感受到完全不同的电磁波暴露等级,就算彼此仅仅相隔几十公分。
...
...
另一名雇主 |
限られたニュース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訪客 |
10/ごとに 30 日間 |
5//ごとに 30 日間 |
付费下载 |
VIP会员 |
无限制 |
20/ごとに 30 日間 |
付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