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CTIMES副總編輯 籃貫銘
與談人:CTIMES社長 黃俊義
打從變成護國神山之後,台積電(TSMC)的一舉一動已成為全台灣人的關注焦點,甚至變成了功成名就的象徵性指標。然而台灣的人口與資源十分有限,台積電的不斷成長,意味著將佔去更多的電力與水資源,但影響更大的是,人才分布的傾斜。台積電如日中天的光芒已遮蔽了其他產業的發展,人才資源分布不均也直接衝擊了學研的動能,未能厚植本該走在產業之前的學研能量。呼籲已久的第二座神山,究竟能不能,又該如何找到?本次的新聞十日談,特別邀請CTIMES社長談談他的觀察與看法。
[問題1]台積電已是台灣的一大支柱,也可以說是一大支出,會消耗非常大量的資源和人力。您認為像台積電這種一柱擎天的局面,是不是會對台灣的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
答:台灣其實還有很多隱形冠軍,台積電可能因營業額跟收益最大,被稱為護國神山,固然當之無愧,但若以此為自滿,那災禍就已在眼前了。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是一樣的意思。任何有形的東西都會逐漸走向毀壞,台積電現在似乎是一柱擎天,也許十年後就會走向衰敗,必須要有這樣的覺醒,才能保有生生不息的創新能力。
有形的東西包括設備廠房、資本、技術,甚至制度、方法、商業模式等都是,加上台灣的大環境、社會資源、人才供應,也都只是有限且變動的資源,台積電惟有謙卑以對,不斷地找尋新的出路,才不會給自身與台灣帶來負面影響。
上述狀況只是天時地利的有利條件,最重要的是人和,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台積電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現在,接班的新一代、下一代才是挑戰的開始。台灣社會是不是會過於依賴台積電等所形成的半導體產業?那就要看人們背後的無形資產有哪些?這也是「人和」可成與否的關鍵因素,再後面則是核心價值的有無與守護了。
[問題2]跟台積電沾上邊已經變成功成名就的象徵,尤其是學生也爭相進入台積電,造成學界多項先進研究的人力短缺現象。您認為學生該不該急著進入產業界呢?有什麼辦法或者對策來因應?
答:提到核心價值的問題,每一個人都應捫心自問核心價值是什麼?所謂核心價值就是每個人天賦無形資產之外,更為隱藏的一種信念或中心思想。它既是多元無相的,同時也是重重無盡的崇高境界。大眾如果沒有了信仰或中心思想,就會變成一個奴隸社會、黑暗世界,如同爭食分餅的一種叢林世界。
日本的一些企業有用人或訓練人才的優點,對於剛入會社的新鮮人,讓他們先從最基層做起,接者廣泛的輪調各部門工作,最後再評估決定在那一個部門學習發展。這就是肯定多元價值的職場教育,同時順從各別的天賦潛力。
理想上產學不該涇渭分明,近年來由於學校幾乎都是職業教育,產學之間的資歷也都有互通的現象,所以問題在於學生不能只有技職教育,倫理、信念的培養更為重要;企業也要培養通才,要求道德,才會有永續經營的活水。
如果自認進入台積電就是功成名就的象徵,那就應該宣導進入台積電是有識之士的末端下流,這樣台積電才有救。
[問題3]張忠謀認為台灣很難有第二座護國神山,對於發展第二座護國神山,或者建立護國群山,您有什麼樣的看法?
答:如果張忠謀先生真的認為台積電是護國神山,那應該說台積電是一隻驕傲的公雞還比較貼切,我所觀察認識到的張忠謀應該不是這種人。第二座護國神山或護國群山,應該是吃瓜群眾的想望,張忠謀如果說很難,指的應是創新商業模式的困難,這得從諸多天時地利條件的綜合具足才有可能。所以我們應該換一種觀念來看什麼是護國神山或護國群山?
首先,台積電如果是座護國神山,那它只是護國群山其中最高峰的一座山,需要其他山來相拱陪襯,例如好的水、電供應商,精緻的農業,先進的醫療系統等等,每一座山都是不可或缺的產業關係鏈。當然,台灣還是可能再度自然形成新的產業造山運動,根據現有的優勢,一個可能的是影劇娛樂產業,台灣社會的文化底蘊深厚,又具有相當的包容性,從傳統戲曲到流行音樂都可成為全球重鎮。另一個是軟體產業,台灣由於民主自由的制度,再加上資訊科技發達,可以廣泛吸引全球人才,我們可以在自然舒適的花東縱谷,建立一個沒有國界、沒有汙染的數位應用設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