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智慧家庭走向多元發展
大廠各推平台開放API

【作者: 鍾曉君】   2017年03月03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19471】

智慧家庭產業發展長久以來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無非是跨品牌、平台、設備終端之間的互通互連。在沒有制訂統一的產業標準之前,各業者的產品多半僅能在自家獨立平台運行、連結,非但不符合物聯網概念的真諦,也讓消費者在無法簡易、便捷地跨平台使用聯網終端的情況下,難以享受物聯網所能帶來的實質好處,進而阻礙智慧家庭的普及性。


各方巨擘(包括晶片、平台終端大廠或營運商)積極透過策略聯盟方式拉攏合作夥伴,建立智慧家庭共通平台標準,強調不同設備與跨應用透過統一規格平台以開放API介接整合多元應用服務成為主流,以建構完整之生態體系,強化產品及服務之推動能量。


應用層次標準協定之爭,OIC腳步略慢

然各自聯盟與技術所主宰之技術範圍仍有其限制,難一概論之,以AllSeen與OIC為例,AllSeen與OIC分別由Qualcomm和Intel兩大半導體業者領軍主導,分別推出Alljoyn與IoTivity平台作為智慧家庭統一的資料傳輸規格,遵循此框架可讓應用程式、作業系統、通訊技術與協定、硬體裝置等各層次互通,解決跨領域終端產品之間溝通的問題,避免不相容問題以及重複開發的浪費等。



圖1 : 智慧家庭產業發展長久以來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無非是跨品牌、平台、設備終端之間的互通互連。
圖1 : 智慧家庭產業發展長久以來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無非是跨品牌、平台、設備終端之間的互通互連。

AllSeen及OIC兩陣營平台雖然分別擁有廣大硬體設備商的支撐,但相較於AllSeen聯盟中的廠商已有Alljoyn產品於市場相繼問世,並預計在2015年10月展開互通性測試;反觀OIC雖與其他物聯網相關陣營展開結盟,看似在各方面積極布局從智慧家庭領域擴展至物聯網的大格局方向,但該組織9月上旬才剛發佈正式的、內容包含核心框架,智能家居設備,資源類型,安全和遠程訪問等功能之OIC候選規格1.0版,而最新版的共通標準-IoTivity v1.0預計於2015年下旬才推出,且搭載IoTivity之相關裝置、產品在市場上仍無下文的情況下,短期內AllSeen甚至其他陣營的發展勢必凌駕於OIC之上。


Google智慧家庭物聯網發展布局全面

在IoT發展大趨勢下,作為OS平台龍頭的Google與Apple必不會在這場盛宴中缺席,兩業者已相繼切入智慧家庭市場;其中Google早在2011年提出Android@home概念便有布局智慧家庭領域的想法,並且想把Android移植到家電裝置中,進而打造其智慧家庭服務。直到2014年Google以32億收購新創業者Nest後,再度吸引眾人目光。



圖2 : 表
圖2 : 表

Google亦於2014年陸續購併同為智慧家庭新創業者的Dropcam和Revolve整合其優勢,以Nest智慧學習恆溫器為中心,並推出work with Nest計畫,聯合第三方合作夥伴打造串連產品、數據、雲端與營運的智慧家庭生態體系。


2015年5月的I/O大會,Google進一步宣布第三季將推出可支援Nest,被視為Android輕量化底層作業系統Brillo的開發者預覽版,使Android家庭聯網裝置及用戶手機能以共同語言互連;隨後於第四季Google則推出Weave,為可支援開發者API,讓未來內建Brillo之終端設備、智慧型手機和雲端進行相互通訊的多設備、跨平台M2M通訊協議(Protocol)。雖然,Brillo和Weave初期應用依然從家庭應用出發,但Google的布局就是以「佔領全家」為中心概念,最終目的便是為了擘劃Google未來以Android-based做為物聯網發展之願景。


Apple嚴格認證制度

HomeKit的特色便是用戶藉由連結通過“Apple Mfi”以及“Work with Apple Homekit”認證的智慧家庭產品與App,鍵入HomeKit密碼與設備認證碼後,便建立與該設備的連結,就可以利用iOS8以上包括iPod、iPhone、iPad及Apple watch等iOS/Watch OS裝置利用Siri進行智慧家庭設備的聲控連結。並且在HomeKit官方文件中表明,Apple TV在未來可望成為智慧家庭核心Hub的角色, 讓用戶得以遠端遙控內建HomeKit規格的智慧家庭產品。


Apple近年來的發展優勢來自於其特有既封閉(自有iOS平台體系)卻又開放(除了原本iPhone、iPad、MACBOOK與MAC等產品,其他都是第三方品牌設備商的產品)的合作與服務模式,再加上對第三方合作業者嚴格產品與安全性認證制度,促使Apple可藉此讓蘋果陣營產品有一定的公信力。


觀察現階段Homekit陣營的發展態勢可發現,嚴格產品與安全性認證制度是利也是弊。目前取得的work with Apple Homekit認證的廠商,以及正式上市販售的產品種類相較於其他智慧家庭陣營仍有段距離。自2014年WWDC,蘋果首次發表HomeKit後,同年11月已有合作晶片大廠包括Broadcom、TI等將通過Mfi認證的晶片陸續出貨,但直到2015年六月才有5家合作業者推出產品,其餘獲得產品認證的業者預計2016年初才上市。造成產品上市延遲的主因正是Apple要求合作廠商需內建獲Mfi認證的特製晶片與韌體外,對身份認證晶片嚴格的性能要求及超高安全標準的認定。


@中標:構智慧家庭生態系


由於產業鏈的分歧,包括晶片、平台終端大廠或營運商積極透過購併強化體質或策略聯盟方式拉攏合作夥伴,以開放共創角度及跨領域合作發展統一規格平台,建立智慧家庭共通平台標準,以建構完整且創新智慧家庭生態體系。並且積極面向消費者,提供多元整合體驗與新興商業模式,形成個人/環境數據感知分析及創新加值服務,強化產品及服務之推動能量,進而推動智慧家庭的發展。


對台灣產業而言,現階段台灣設備製造業者不乏已經走出海外,且是國外平台大廠、服務供應商的重要合作對象,彼此之間的供貨關係也相對穩定。亦不缺少在智慧家庭開放平台開發上努力的大廠,如聯發科正打造其Linkit做為開放硬體核心,並且推出「聯發科合作夥伴服務計畫」媒合開發者與MTK供應鏈夥伴,以加速智慧家庭與物聯網的創新與布局。


當然,短時間內,因智慧家庭統一平台標準仍處於分歧態勢,就台灣廠商而言,如何針對各陣營提出的開放性解決方案及未來發展性與商機做出抉擇將是推動智慧家庭產業發展所面臨的首要問題。但未來台灣業者仍可藉由掌握國內外智慧家庭平台的機會,透過平台進入市場,累積差異化技術與服務發展的基礎,並發展大數據分析能力,為後續進軍台灣與更多國際的智慧家庭與物聯網應用市場累積更多關鍵能力。


長久以來消費者對於智慧家庭應用都有高度興趣,但礙於成本、使用難易、個資隱私和對實質價值感受度低等因素,促使消費者依舊認為智慧家庭仍非「Must to Have」的服務。智慧家庭產業之發展逐漸以簡潔易懂、互通操作與開放擴展為主軸,ICT大廠或服務供應商紛紛藉由打造平台、開放API等方式與第三方業者合作架構其生態體系,並且讓消費者依其需求選擇以DIY或設備租賃服務等模式,構築較高用戶體驗之智慧家庭應用情境。


後裝市場異軍突起

現階段而言,智慧家庭市場由於應用需求的差異化以及使用方式的不同,促使銷售模式的類型分為DIY市場與系統服務商市場兩大區塊。首先,用戶DIY市場主要由品牌大廠所主導,以零售方式在實體與電子商務通路銷售;系統服務商市場則由電信或居家保全系統商以月租型資費方案以及到府安裝搭配銷售。


DIY市場亦可稱為智慧家庭後裝市場,屬於消費者自行改造居家設備使其智慧化之需求領域,而相關智慧家庭產品於2014年開始相繼上市,整體而言,DIY市場屬於萌芽階段,步入成長期還差臨門一腳,但現階段的產品種類創新且多元化,前景看好。


驅動DIY市場產品發展的要素有3:


智慧型消費性移動終端仍為消費者控制核心

就DIY市場而言,所有潛在消費者所共同持有之終端,莫過於智慧型行動電話。通過行動電話的智慧家庭用戶端軟體或網路操作方式,可實現對家庭內部的遠端監控與控制,如對家裡遠端開鎖、訪客影像確認、遠端開啟空調以及暖器設備等。故相關新創、或即將切入智慧家庭行業之設備製造商多半需伴隨智慧型行動電話OS平台開發聯網控制APP,以便於後續用戶的安裝與使用。



圖3 : 應用需求的差異化以及使用方式的不同,促使智慧家庭市場銷售模式的類型分為DIY市場與系統服務商市場兩大區塊。
圖3 : 應用需求的差異化以及使用方式的不同,促使智慧家庭市場銷售模式的類型分為DIY市場與系統服務商市場兩大區塊。

對於DIY用戶使用情境而言,若今天只需單一智慧監控產品,但卻必須另外添購路由器做為居家NAS儲存與控制核心,反而會降低消費者購買意願。儘管智慧家庭過去一貫理念皆期望家中有中控且統一設備管理中心,但對於DIY市場消費者而言,智慧家庭用戶終端多為分段式採購,且單一次預算採購有一定限額。因此,就針對DIY客戶的產品設計而言,廠商提供最低功能設備、且具備可擴充性之安裝產品,並只需要既有智慧手持裝置進行遠端控制為佳。


提高智慧家庭產品易裝性、易用性

智慧家庭聯網終端對消費者最大挑戰莫過於為該裝置建立聯網方式,無論是與智慧型手機、家中Wi-Fi路由器或甚至其他連網技術標準,儘管產業互通標準尚未訂定,但如何讓消費者在缺乏聯網相關背景知識下,達到一鍵連接智慧家庭終端、甚至是行動電話自動連上聯網終端設備,將成為DIY市場產品勝負關鍵。尤其,就DIY市場而言,用戶未必會在建構其智慧家庭環境的過程中購買、採用全套同品牌之產品。


無論是大品牌或是新創公司,最初的產品設計方向仍要遵循各自單一智慧家庭終端可快速、簡便聯結之原則;而後,則應透過未來開放式平台的建立與後端雲端服務的串連,為DIY用戶打開方便之門;此外,藉著開放平台與雲端服務的建立,亦可將未來蒐集彙整之大數據做為品牌客戶管理資訊依據,以作為建立新服務與商業模式發展之用。


@中標:利基型開發者,主導智慧家庭多元應用:


由於DIY市場用戶需求相對多元而發散,不如過去家庭自動化僅侷限在安全監控、煙霧警示、居家照護等應用。在去年CES展會中,有大量由群眾募資平台發跡的新創公司所生產研發之智慧硬體和各類別出心裁的產品,吸引大眾目光。


隨著智慧家庭DIY市場的發展,催生出諸多新創公司的創新應用,且在全球群眾募資平台的推動下,成功地讓諸多利基型智慧家庭消費性終端順利上市,也讓智慧家庭相關產業不至於淪為大廠間的軍備競賽。由於DIY市場多由消費性家電品牌大廠以及新創品牌小公司所推動,因此其發展策略多半藉由平台(如Google Nest、Apple Homekit、Samsung SmartThings或AllSeen聯盟等)串聯旗下眾多智慧消費性電子終端為主軸。


@中標:智慧家庭系統服務商市場多元發展


相較DIY市場,智慧家庭系統服務商市場則多半由大廠、系統服務供應商或營運商(如iControl、ADT、AT&T、Comcast等)主導,藉以整合智慧家庭全面性應用,以租賃設備與月費型的模式提供服務。


系統服務商市場發展初期大多從居家安全監控相關應用出發,且多由保全業者或系統整合大廠所提供;但隨著行動寬頻與物聯網發展且相關技術的成熟,新興服務供應商的類型趨向多元化,如營運商、能源業者等也切入搶食商機,促使應用服務趨向多元,逐步型塑出智慧家庭整體形貌。而系統服務商於智慧家庭領域發展趨勢有四個主軸:


電信或電視營運商積極推動智慧家庭應用服務之發展主要原因在於,其手中握有豐富的寬頻網路資源以及用戶基礎,隨著寬頻與數位電視用戶發展趨於飽和、成長有限,為了進一步提高ARPU追求新成長,使得營運商積極投入智慧家庭與智慧消費終端服務發展。


營運商積極投入智慧家庭與智慧消費終端服務發展,現階段仍著重在影視娛樂、能源管理、安全監控以及健康照護等。運營商的優勢往往是可協助其用戶擔負起智慧居家系統之安裝,相當於節省了用戶DIY的時間成本。但對於消費者而言,智慧家庭DIY終端品牌快速崛起,採取簡易安裝、低價免月費、結合智慧行動電話遠程監控等訴求,對運營商造成競爭挑戰。



圖4 : 營運商積極投入智慧家庭與智慧消費終端服務發展,現階段仍著重在影視娛樂、能源管理、安全監控以及健康照護等。
圖4 : 營運商積極投入智慧家庭與智慧消費終端服務發展,現階段仍著重在影視娛樂、能源管理、安全監控以及健康照護等。

過去穩站傳統保全系統業者,如ADT為北美智慧家庭控制系統領先廠商,雖受到DIY市場的消費性競爭,但其收費策略的布局相當具有彈性。以一般智慧家庭控制系統收費項目為例,第1次的服務啟動費(Activation Fee)、月租費(Fee per Month)及初次申辦服務客戶需繳納的安裝費用(Installation Fee)等,ADT為推廣智慧家庭控制系統服務,提供多種方案及折扣。例如:藉由介紹新客戶可得到現金回饋,或當客戶與ADT簽定長期服務契約時(通常是36個月),可獲得高達數百美元之ADT郵寄退款。


@中標:平台發展與多方廠商聯盟


對系統服務商或運營商而言,依照用戶需求規劃整體智慧家庭解決方案以提高對用戶的依存價值為首要發展關鍵,儘管智慧家庭業務背後深藏的龐大市場潛力,但對於電信運營商卻僅具備網路接入優勢,與多方協力廠商聯盟,建構整體智慧家庭服務生態體系實為重要。


以德國電信為例,該公司採取組建智慧家庭系統平台QIVICON,並與其他業者聯合組成B2B聯盟,合作推出各類智慧家庭業務,未來甚至計畫提供給用戶的寬頻路由器都將內建QIVICON平台,使其既有寬頻用戶逐步內化成為智慧家庭潛在用戶,進而提高滲透率。


相較於DIY市場,用戶會選擇系統運營服務商多半有客製化需求,而該需求除了一般消費大眾外,更重要的市場則為中小型企業用戶。對中小型企業用戶而言,由於公司規模限制往往沒有自己的資訊或技術部門,也因此系統服務商則成為中小企業選擇的服務之一。若可鎖定中小企業以及商店等單位,提供用戶對於無線座機、智慧安防、無線上網、無線影像監控等方面的需求,另闢一新市場,也可使得智慧家庭的概念延伸到企業與公司。


除了開始轉變成以開放姿態和第三方業者進行合作,以建立共贏的智慧家庭生態體系外,部分營運商如德國電信、法國電信更進一步藉由成立創投部門的方式,積極且直接地投資新創公司,以驅動其智慧家庭的創新活動,藉此挖掘新興合作夥伴,開創智慧家庭創新樣式/功能與設備,以實現全方位、創新的智慧家庭應用。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


相關文章
物聯網結合邊緣 AI 的新一波浪潮
低功耗通訊模組 滿足物聯網市場關鍵需求
以雷達感測器大幅提高智慧家庭的能源效率
揮別製程物理極限 半導體異質整合的創新與機遇
EdgeLock 2GO程式設計簡化設備配置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調查:雲端服務及AI未來6年將提升全球GDP逾數兆美元
» 智慧校園 ICT+AI 把關 7-11未來超商X-STORE 8啟動
» Anritsu Tech Forum 2024 揭開無線與高速技術的未來視界
» 光寶攜手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推動5G創新節能應用
» 施耐德電機響應星展銀行ESG Ready Program 為台灣打造減碳行動包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88.227.192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